留置导尿常见问题

时间:2018-02-25 10:40:00 点击:

留置导尿护理虽是很常见的护理操作,但临床工作中总有一些细节问题值得探讨。本文将从实际工作出发,就工作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。

问题 1:尿管从腿上过还是腿下过?

查阅了人卫版的《基础护理学》教科书,书中关于集尿袋连接的说明:集尿袋妥善地固定在低于膀胱的高度;引流管要留出足够的长度,防止因翻身牵拉使尿管脱出;防止尿液逆流造成泌尿系感染。但教科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引流管从腿上过还是腿下过。

就此请教了护士长,她的观点是引流管应该从腿上过。

其一,放在腿下会造成人为的引流管压迫,从而导致尿流阻断(泌尿外科需要冲洗的病人多);其二,只要尿袋低于膀胱,不会造成尿液逆流。

问题 2:搬运病人时需要夹闭引流管吗?

留置尿管的病员在搬运过程中应该进行夹管,一是避免尿液返流逆行感染,二是方便尿袋的放置。因为搬运过程中需要提尿袋,有可能导致尿袋高于膀胱。

临床上经常碰到护士记得夹闭,却忘了打开,多多留意,多提醒自己,就会养成习惯了。千万不可「因噎废食」——怕忘记打开夹子而不去关闭引流管。

问题3:集尿袋中的刻度准确吗?

关于出入量记录,普通病人若不导尿可以采用尿壶(有刻度)记录;对于尿失禁病人,可以通过称纸尿裤的重量或者留置导尿管接尿袋看刻度;危重病人会要求记录每小时出入量,对于需要记录尿量的危重患者,如有条件,以带有刻度的量杯测量更为准确。集尿袋上的刻度可能会有误差,不建议作为精准测量的依据。

问题 4 导尿后何时倒第一次尿并记录尿量呢?

危重病人在导尿后,首次放尿需要记录尿量及尿液的颜色。

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,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 1000 mL;如果尿量很少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与处理;如果是休克病人,尿量少,至少一个小时有一次评估记录;如果尿量在正常范围,可以每 34 小时记录一次。

至于如何记录,具体还是按各家医院护理部的质量标准规定执行。

问题 5:尿管周围漏尿是什么原因?

留置导尿的患者遇到漏尿也是件头疼的事。常见原因以及对策如下:

1. 膀胱痉挛:气囊刺激膀胱颈部肌肉引起强烈收缩,引起阴茎痛和漏尿。

对策:减少气囊内液体量;给予抗胆碱药;考虑换小一号的导尿管。

2. 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液体过少或气囊畸形: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,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出现漏尿。

对策:换略粗的尿管;按规定往气囊再注水。

3.导尿管堵塞导致漏尿:急性尿路感染、尿沉淀物产生、钙盐沉积、出血会导致尿管堵塞,尿液流出不畅,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时,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或伴有尿潴留。

对策:更换导尿管时需更加小心操作。

4. 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肉松弛: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,出现漏尿。多见于脊柱科病人。

对策:换略粗的尿管;将尿管向外稍牵拉。

问题 6:尿道口护理,你是否还在用消毒剂?

留置尿管患者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。清洁与消毒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,因此,每日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作为留置尿管患者的一项护理常规。

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中: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,每日 1 2 次。消毒液的选择从以前的新洁尔灭、洗必泰到目前使用的碘伏(黏膜用)。

        但多项研究表明用生理盐水、灭菌注射用水或温开水擦洗尿道口、会阴区、导管表面即可,不提倡常规使用消毒剂。

作者:陈叶雯、杨赫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