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患者的护理

时间:2018-01-21 10:24:00 点击:
        高血压是脑卒中、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。患病率高,可引发严重心、脑、肾并发症,为脑卒中、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伴随血压升高而增加。高血压危害人类健康,要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,做好健康教育,提高生活质量。

 

       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、脑血管病的发生。高血压经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存在,例如肥胖、高胆固醇血症、糖尿病,高血压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。要改善生活行为,减轻体重,减少钠盐摄入,减少脂肪摄入,补充钙和钾盐。戒烟酒,增加运动。要血压控制个体化,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,获得最佳疗效。

 

        病人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,血压过高,症状重或合并并发症的要卧床休息。保持病房整洁、安静,光线柔和,减少探视人员。避免过度兴奋,保证充足睡眠时间。护理人员操作要动作轻柔,减少干扰。

 

       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进食低盐、低脂。低胆固醇饮食,减少进食动物脂肪、内脏、鱼子、甲壳类动物,多食新鲜蔬菜、水果、防止便秘。体重超标者控制体重,限制每日热量的摄入,养成良好饮食习惯,少食零食、细嚼慢咽,避免过饱、避免狼吞虎咽。告诫患者戒烟酒。

 

        高血压患者有焦虑、郁闷、情绪激动等心理状态,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可以加重血压上升,不良心理促成心血管疾病发生。劝导患者养成豁达、开朗性格,有利于血压平稳。要多与患者交谈沟通,掌握患者生活习惯、心理变化特征,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,解除恐惧心理。患者产生忧郁心理,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,表情变化,选择谈话内容,做好疾病宣教。使患者熟知心理变化影响血压。不利于治疗高血压,患者心理放松。护理人员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病原因、症状、药物治疗相关知识。

 

        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疾病,要卧床休息,避免活动。遵医嘱给予降颅压、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。遇到抽搐发作,吸氧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。监测血压变化:仔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,血压上升过高,剧烈头痛、呕吐、大汗、视力模糊、面色改变,神志改变、肢体活动障碍等病情变化,立即报告医生,给予及时诊断,治疗。

 

        最后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。并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。健康教育内容制定标准的护理计划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,采用个体有针对性健康教育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尽量少使用医学术语。根据患者文化差异不同,由浅入深,反复讲解,直到理解记忆。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,长期高血压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、急性心肌梗死、脑梗死、脑出血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高危疾病。护理人员向家属和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诱发因素。患者了解自己病情,为延缓高血压病对主要脏器心、脑、肾损伤,血压一定保持稳定。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:长时间工作后自己适当放松和休息。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劳累,保持平和心态,遇事沉着冷静。减少情绪激动和过分焦虑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;戒烟戒酒,控制食盐摄入量,低钠饮食。控制体重,不能暴饮暴食,高血压患者要以低钠、低脂肪饮食为主。多食水果、蔬菜,可以防止便秘,补充蛋白质。高血压病人需长期用药,用药时注意以下问题: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尽量口服降压药物;高血压病人口服降压药物药理作用不同,降压效果不同。了解降压药物的副作用,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。坚持长期用药,使血压降至正常。要维持一定剂量,避免血压上升,出现并发症。

 

        要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,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和相关高血压知识。提高预防保健能力。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,使医护和患者关系融洽。解除患者忧郁、焦虑不良心理。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养成健康生活方式。

 

作者:梁银燕、杨赫
相关文章